Ⓒ WHO/Yikun Wang
© 来源

风险、行为和污名化:了解如何保护中国农村地区的老年男性免受艾滋病毒感染

2022年9月26日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采用“传播促健康”(Communications for Health,C4H)方法,了解农村地区60岁以上异性性行为男性中艾滋病流行上升的原因,分析行为改变的障碍因素,并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干预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付出了不懈努力,但是艾滋病仍然是中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新确诊HIV感染者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在过去,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重点在有更高HIV感染风险的年轻群体中开展。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CDC Weekly)2020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异性性行为男性(特别是农村地区)艾滋病毒感染者数量快速增长,且在每年新诊断报告的HIV感染者中占比很大。

2020年下半年,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与国家合作伙伴面向该群体,应用“传播促健康”(C4H)的方法,共同开展了一项关于其认知和行为改变障碍的定性研究,以采取新的工作方法和活动触及该群体开展HIV预防干预。

“传播促健康”是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的一项工作重点,其认识到传播在实现公共卫生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传播促健康”以证据为基础,运用数据了解健康行为的障碍和激励因素,确定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偏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的支持下,运用“传播促健康”的方法,对来自三个农村地区的45位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了访谈,其中近一半受访者是HIV感染者。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受访者关于艾滋病病毒传播和预防的知识水平、对预防措施的看法及采用和坚持情况,以及他们获取预防、检测和治疗服务面临的障碍。

调查发现,全体受访者HIV相关知识都很有限,他们报告缺乏性行为安全知识,不愿意使用预防措施如安全套等,发生过HIV感染风险较高的行为。他们对需要主动寻求或持续接受HIV检测的必要性缺乏认知且持犹豫态度。原因之一是老年男性HIV感染者报告他们因为污名、歧视、担心影响家人等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感染HIV的受访者对于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依从性较差,原因包括否认感染、认为ART无效,副作用大,以及因为年纪较大,不愿意接受HIV治疗等。

基于对有HIV感染风险人群特征的深入了解,就可以遵循“传播促健康”方法设计干预活动,包括通过他们信任的渠道传播能引发其共鸣的信息。研究发现,为了提升农村老年人口HIV相关知识,活动应该以面对面沟通为主,包括通过社区和乡村课堂,由医务人员讲解,其次可以运用简单清晰的线上内容。

在此基础上,研究结果将用于设计一系列干预活动,包括提升对HIV传播和预防的认识、影响行为改变、在目标人群中产生HIV服务需求。此外,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倡导将HIV防治纳入老年人健康促进综合战略,比如健康老龄化行动;与乙肝、丙肝和非传染性疾病服务相结合;以及基于风险评估,纳入医院的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

使用“传播促健康”方法有助于依据更完善的信息和证据,制定有效策略开展重点外展和交流干预活动,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致力于与中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提升老年群体性安全,确保“人人享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