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杜格尔扎布生活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上。这里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一路延伸到地平线的草原也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挑战:附近没有医疗保健设施。由于人口密度较低,每平方公里只有10人,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因医疗成本高、交通不便而难以获得医疗服务。
“我有脑血管疾病和瘫痪,最近还被诊断出高血压。我的孩子们离开呼伦贝尔去了城里,他们为了挣钱和成功而努力工作。我不能每次有需要就去医院或麻烦他们来帮助我,” 杜格尔扎布说。
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负担迅速上升的问题。中国应对挑战的能力取决于初级卫生保健干预措施。
如果没有正常运作的分级诊疗制度,世界上任何一个医疗系统都无法应对这些挑战:如果医院仍然是医疗保健的主要提供者,它们将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医生对患者的筛选和转诊至关重要。
“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将减轻公立大医院的巨大工作量,对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十分重要”,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医生说道。
然而,中国目前没有足够多的家庭医生来实现其国家目标。根据国务院所提出的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按照总人口14亿计算,全国将新增全科医生28-42万人。
自2009年医改以来,中国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在世卫组织的支持下,中国政府正在建立一个强大的初级保健系统以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平等获得医疗保健服务,其重点在于建立一个由家庭医生引领的强大的社区卫生中心和农村卫生工作者网络,从而提高人群对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国家指导方针,以鼓励家庭医生到人口稀少和交通不便地区定居,从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的服务提供能力以及促进服务提供的创新,比如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以前,医生对我来说远在天边。而现在我有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和一个血压监测器。我的家庭医生吴大夫定期测量我的血压,如果我需要去医院,他会随叫随到地派车来。我和孩子们都松了一口气,我有了我所需要的一切支持。”杜格尔扎布解释道。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社区卫生中心的数量增加了320%(2002-2016),认证的家庭医生数量在过去的三年里一直在稳步增长(从2014年到2016年增长了21%)。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强调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家庭医生)作为第一接触者的重要性。
“政府重申将通过改善培训和激励机制,增加合格家庭医生的数量。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将拥有两到三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五名,”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医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