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uation at a Glance
Description of the Situation
从2020年1月1日至9月13日,在刚果民主共和国26个省中有17个省的127个卫生区共报告发生4594例猴痘疑似病例,包括171例死亡(病死率为3.7%)。首波流行高峰出现在2020年3月初(第10个流行病学周),每周报告136例病例(图1)。从1月1日至8月7日,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INRB)收到80份疑似猴痘病例样本,其中39份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为阳性。80份标本中有4份为皮肤病变(痂/囊泡),其余为血液样本。目前尚没有关于样本获得检测的这80位患者的更多疾病结局信息。复核检测仍在进行中。
在2019年同期,16个省的120个卫生区报告发生3794例疑似病例和73例死亡(病死率1.9%),而2018年报告的疑似病例总数为2850例(病死率2.1%)。
图1: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3日按流行病学周分列的猴痘疑似病例和病死率分布情况。

报告疑似病例最多的省份包括桑库鲁(973例,占21.2%)、马伊恩东贝(964例,占21%)、赤道(586例,占12.8%)、茨华帕(520例,占11.3%)和蒙加拉(518例,占11.3%)(图2)。从1月1日至9月13日,奎卢省报告的病死率最高,为16.7%(1例死亡/6例疑似病例),其次是乔波省8.1%(17例死亡/211例疑似病例),以及马伊恩东贝省7.8%(75例死亡/964例疑似病例)。
据报告,自2020年1月以来,马伊恩东贝省(位于赤道省南部,该国西北部)出现疫情。伊农戈卫生区(马伊恩东贝省)的疫情属于最令人担忧之列,该区四分之一的领土受到疫情影响。疫情自2020年6月延续至今,占疑似病例总数的65%,估计病死率为10%。此外,伊农戈卫生区与比科罗卫生区(赤道省)接壤;赤道省是当前埃博拉疫情发生地,现在也是猴痘暴发地。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大多数疑似病例(58%)为五岁以上人群;然而,五岁以下儿童的病死率较高,为4.2%(80例死亡/1907例疑似病例),而五岁以上儿童的病死率为3.4%(91例死亡/2687例疑似病例)。
图2:2020年1月1日至9月13日按省分列的病例分布情况(流行病学周第1至37周)。

资料来源:刚果民主共和国综合疾病监测报告,2020年流行病学周第37周
一些报告猴痘病例的卫生区同时面对多种疾病疫情,包括麻疹、由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VDPV)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疟疾、霍乱和COVID-19,此外赤道省正遭遇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该省一直存在武装冲突和暴力。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安全局势仍然不够稳定,这对监测工作和应对活动进一步造成干扰。受到这次疫情影响的地区持续存在武装冲突和人口流离失所情况。
潜在暴露可能与接近有许多可能的动物宿主的森林有关,包括狩猎活动。
随着导致COVID-19的病毒在全球传播以及该地区持续存在的不安全状况,卫生系统在COVID-19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有可能使医疗服务出现中断。截至2020年9月16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共报告10 401例COVID-19病例,包括267例死亡。
Public Health Response
世卫组织正与国家当局合作,以获得更多与病例和实验室能力有关的信息。对疑似病例的调查和确认将有助于增进了解该病毒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传播范围。
正在向卫生部提供技术支持,快速制定和实施全面应对计划,加强国家和地方各级的监测工作,包括进一步开展疫情调查和应对活动。
当前紧急情况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应对该国持续不断的多重疫情。监测和实验室能力不足,加上大量难民从开赛省跨越边界进入安哥拉,都可能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难民署)和非政府组织等合作伙伴的支持对于疫情控制至关重要。
WHO Risk Assessment
猴痘是一种森林人畜共患病,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雨林地区偶发人间感染病例。它由属于正痘病毒家族的猴痘病毒(MPXV)导致,与天花属于同一病毒族群。
猴痘病毒有两个不同的分支,即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由刚果盆地分支病毒引起的猴痘报告死亡率高达10%,而西非分支病毒通常在不到1%的病例中表现出致命结果。HIV感染似乎会增加猴痘病毒感染者的死亡风险。
动物宿主仍然不明。然而,有证据表明,非洲本地啮齿动物可能是病毒潜在来源。狩猎和食用丛林肉时与活体和死亡动物接触被认为是造成人类感染的因素。该病具有自限性,症状通常在14-21天内消退。严重病例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其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并且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每次流行的病死率各不相同,但根据有记录的流行事件,病死率处在1%至10%之间。目前尚无获得许可的针对猴痘的特异治疗办法,最近批准的疫苗尚未在公共部门广泛使用。
自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当时称为扎伊尔)发现首例9个月龄猴痘人间病例以来,到1986年为止,全世界95%的报告病例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其他非洲国家(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加蓬、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刚果共和国、塞拉利昂和南苏丹)也有猴痘病例报告。2003年,美利坚合众国在进口染疫动物之后出现过一次疫情。2018年在以色列和英国以及2019年在新加坡曾确认出现单一输入性病例,所有诊断病例都是来自尼日利亚的旅行者。在英国,一名卫生工作者被确诊为继发性病例。
随着天花被消灭并进而停止天花疫苗常规接种,在未接种人群中出现人类猴痘的频次似有上升之势。
国家一级风险被评估为高,区域一级风险为中等,全球一级风险为低。
WHO Advice
若干正痘病毒,特别是猴痘病毒,在野生动物种群中传播,并偶尔溢出影响人类。减少与野生动物的接触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依赖,将加强对影响野生动物的动物传染病(包括猴痘)的疾病预防工作。
需要加强与邻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中非共和国)之间的跨境合作,包括分享数据和信息。
流行地区/国家的居民和旅行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染病、死亡或存活动物(啮齿动物、有袋动物、灵长类动物),并应避免食用或处理丛林肉。应强调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成分的消毒剂洗手的重要性。应在医院环境设立洗手站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如使用消毒剂等。旅行期间或返回时如有任何病症都应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包括所有近期旅行情况和免疫接种史。
及时追踪接触者、采取监测措施和提高卫生保健提供者的认识,对于预防继发病例和有效管理猴痘疫情至关重要。卫生机构感染控制十分关键。护理疑似或确诊猴痘患者的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接触和飞沫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从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的人和动物身上采集的样本,应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猴痘的确认取决于标本类型和质量以及实验室检测方式。因此,样本包装和运输应符合国家和国际要求。聚合酶链反应兼具准确性和敏感性,是实验室检测首选方法。为此,猴痘的最佳诊断样本应取自皮肤损伤处——来自囊泡和脓疱的顶部或液体以及干燥结痂。聚合酶链反应血液检测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因为相对于症状开始后的标本采集时间,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短。血清学方法不适用于检测急性感染。由于这些原因,除非要开展研究或进行更广泛的疫情调查,包括确定以往病例,否则不应定期采集患者血液。
在根除天花规划中使用的牛痘疫苗也能预防猴痘。一些国家和世卫组织一直保有天花(牛痘)疫苗的紧急储备。2019年批准用于预防猴痘的新型、安全第三代牛痘疫苗(称为含有修饰的安卡拉牛痘疫苗)尚未在公共部门广泛使用。抗病毒药物也在开发中。
根据目前获得的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对刚果民主共和国实行任何旅行和贸易限制。
关于猴痘的更多信息(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