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o(菲律宾)
© Credits

从2009年大流行中吸取的教训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显示,世卫组织和会员国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无法迅速评估疾病大流行的严重程度(疾病的传播、严重程度和影响),或实施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计划。 

会员国已经为高度严重的大流行做好了准备,并且在适当调整其国家和亚国家的应对工作以适应严重程度较轻的事件方面遇到了困难。沟通也被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为决策者提供明确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对各国卫生部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具有挑战性。 

根据从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制定了针对大流行性流感全球各阶段的修订方法。这些阶段以病毒学、流行病学和临床数据为基础,将用于描述新流感亚型的传播,同时考虑到在世界各地引起的疾病。全球阶段明显与国家级的风险管理决策和行动脱钩。因此,鼓励会员国尽可能利用国家风险评估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以利于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应对大流行的最关键步骤之一是宣布大流行的时间。《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疾病暴发是否被确定为大流行提供指导。首先,疾病暴发必须被指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意味着它是严重的,不寻常的,具有很大的国际传播机会,并且可能需要协调的国际响应。一旦风险评估确定传播已跨越世卫组织两个不同的全球区域,世卫组织总干事就可以宣布发生大流行(根据来自广泛学科的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意见)。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是对《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第一次考验,因为该条例是在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疫情和H5N1流感疫情之后进行修订的——这两次致命的疾病暴发都提醒世界,当涉及传染病时,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要求缔约国加强核心公共卫生能力,以发现、评估、应对和报告可能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件,同时避免对国际交通和贸易的不必要干预。

国家的见解:孟加拉国

大流行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在时间上,而且还有在哪里将首次出现病毒方面。孟加拉国国家流感中心前主任Mahmudur Rahman教授表示,对于孟加拉国而言,2009年是一个经验教训。“我们更多地关注农村人口,因为据了解,这种流行病将从村庄、农村社区和饲养家禽的农场开始。”

但结果病毒首先出现在墨西哥,然后进入美国,最终是来自美国的病毒进入孟加拉国,Rahman教授说。29名孟加拉国学生在美国学习,当他们回国时,有6人被感染。“所以,病毒来自机场,从飞机上来,这是我们基于事件的监测所发现的。”

随着病毒传播,孟加拉国公共卫生当局挨家挨户追踪了接触患者的人,并对患者进行隔离。他说,孟加拉国在制定流感检测和反应平台方面获得的国际援助以及世卫组织的指导在该国的应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的见解:墨西哥

对于墨西哥来说,从2009年吸取的教训是,持续的监测至关重要。“我们每周平均分享本国两万家医疗机构的信息,包括私立部门机构的信息。这使我们了解本国不同地区正在发生的事情,以便将我们的活动集中在我们认为风险较大的地区”,墨西哥国家预防规划和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Cuauhtemoc Mancha-Moctezuma博士说。他说,关注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即人畜共患病),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与动物、养殖业和农业相关部委有非常紧密的合作。”

国家的见解:越南  

在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之后,世卫组织支持该国加强其实验室系统,包括标本采集和运输以及现代诊断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其国家流感中心进行先进的病毒鉴定。该国还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管理方面对全国各省级医院的300多名卫生工作者进行了培训。

在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之后,世卫组织支持该国加强其实验室系统,包括标本采集和运输以及现代诊断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其国家流感中心进行先进的病毒鉴定。该国还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管理方面对全国各省级医院的300多名卫生工作者进行了培训。